当前位置: 首页 > 旅院新闻 > 媒体报道 > 正文

《浙江文旅政务》:“川越未来”第三届地方戏曲传承发展交流活动举行

发布时间:2025-10-16    人气:

9月28日,由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、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、浙江省驻川工作组联合主办,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、四川省艺术研究院、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、金华市金东区文化和旅游局共同承办的“川越未来”第三届地方戏曲传承发展交流活动在浙江金华举行。此外,浙川两省文化广电和旅游主管部门艺术处负责人,浙江省戏剧发展促进会以及浙江、四川、重庆、河南、江苏、黑龙江等省(市)艺术研究院所负责人,来自北京、天津、上海、陕西等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戏曲学者、青年演员代表等近百人参加了本次活动。

本次活动集戏曲理论研讨与戏曲艺术展演于一体,深入推进浙川两地戏曲艺术的交流互鉴,为振兴地方戏曲、共建地方戏曲的优良发展生态进行了积极探索。

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成员、副厅长吕伟刚代表主办方发表致辞。他系统梳理了浙川两地戏曲的瑰丽版图与丰硕成果,生动阐释了两地戏曲如“长江与钱塘江的浪花,各自奔涌却同归文化长河”的深厚渊源。他还特别强调,新时代以来,两地戏曲事业均取得了长足进步,在即将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上,浙江小百花越剧院的《我的大观园》、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的《三打白骨精》与四川省川剧院的《梦回东坡》共同入围文华奖终评,更集中彰显了两地戏曲创作的蓬勃生机。面向未来,浙江将与四川一道,持续推动剧目互演、人才互育、理论互鉴,让传统戏曲在文旅融合中焕发新生,让浙川文化情谊在曲声流转中历久弥坚。

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张珂在致辞中指出,“川越未来”这一平台,以戏为桥,不仅联通了长江头尾的文化,更紧密连接了两地戏曲艺人和学者的艺术理想,为跨区域的戏曲传承保护、创新发展和交流互鉴提供了样本。她表示,未来将在“川越未来”这座桥梁的沟通下,进一步深化与浙江省及全国各兄弟省市在戏曲创作、理论研究、人才培养、市场拓展等多领域的全方位合作,携手探索中国传统戏曲当代传承发展的新路径,让古老的戏曲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灿烂的光彩。

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校长、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杜兰晓在致辞中表示,浙江与四川联合举办地方戏曲传承发展交流活动,是以交流促传承、以互鉴促发展,旨在通过跨地域的密切互动、深度交流,推动两省戏曲事业大繁荣大发展,为深化东西部协作注入更加深厚的人文内涵与艺术活力。未来,浙江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将持续打造“川越未来”品牌活动,不断扩大 “朋友圈”,为戏曲乃至更广泛的文化艺术领域贡献力量。

专题研讨环节,汇聚了来自戏曲研究界的权威大家与青年新锐,议题纵横古今,视角多元立体,为地方戏曲研究提供了丰沛的思想动能。三位主旨发言专家从历史到当代,从理论到实践,为地方戏曲研究提供了多维度的思考。

紧随其后的优秀论文获奖代表发言,则充分展现了戏曲研究新生代的敏锐思考与问题意识,议题覆盖剧团生态、创作方法、形象考辨与当代传播,形成有益的学术碰撞。自由发言环节,来自全国知名高校、艺术研究院所的专家学者围绕“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发展”这一核心命题,展开高密度的研讨与交流,为浙川两地乃至全国的地方戏曲传承发展注入新的学术活力。

作为活动的重头戏之一,当晚的戏曲展演为观众奉献了一场高水准的视听盛宴。演出荟萃了婺剧、川剧、越剧三大剧种的精华,来自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、四川省川剧院、浙江小百花越剧院的文武丑旦同台献艺,现场掌声雷动,气氛热烈。

婺剧风采夺目,甫一开场便以《吕布试马》的高难度“倒插虎”“摔僵尸”等武功技巧尽显武将霸气;《挂画》则以细腻无比的“做功”,描摹出待嫁少女的万般心绪;压轴武戏《泗州城》更是高潮迭起,令人目不暇接的“踢枪”绝技,尽显武旦风采,赢得满堂喝彩。川剧韵味独具,经典小丑戏《滚灯》妙趣横生,演员在方寸板凳间头顶油灯穿梭翻腾,诙谐的四川方言与高难度技巧完美融合;绝技《变脸》更是一展非遗神秘魅力,瞬息万变,引得观众惊叹连连。越剧《梁祝·十八相送》,唱腔清丽,表演含蓄诗意,将古典爱情的浪漫与缠绵演绎得淋漓尽致。

“川越未来”第三届地方戏曲传承发展交流活动已圆满落幕,但川浙两地以戏为媒、共筑未来的桥梁正愈发坚固。“川越未来”地方戏曲传承交流活动是学者碰撞思维火花的平台,是艺术家切磋技艺的舞台,它将为地方戏曲在新时代的繁荣发展不断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!

原文链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OMfBIfBalN-z7R-rXLXfNA


关闭】 【打印